李建華:紙業轉型升級須放開眼界
發布: 2012-3-15 | 作者: 付士波 李靜海 | 來源: 消費日報
全國人大代表、華泰集團董事長李建華認為,造紙應與上下游的林業、化工、熱電、報業、出版、印刷包裝、物流、商貿等形成優勢互補的生態鏈,提高盈利能力并實現綠色發展
做好“內涵”功課
“紙業應做好產業發展規劃,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步伐,堅決向高端提升、向綠色低碳發展。”談到紙業發展方向時,李建華說。
正如李建華所言,作為紙業龍頭企業,華泰集團始終堅持以一流的技術和裝備,超前的環保和生態理念,對傳統的紙業進行著升級改造。
“十五”以來,華泰投資200多億元,引進、收購或合資建成9條世界頂尖的造紙生產線,形成全球最大的高檔新聞紙生產基地,年產能達到200萬噸;SC紙填補國內空白。
“2011年初,位于總部的70萬噸/年高檔銅版紙生產線投產,設備全部從世界一流造紙設備商芬蘭美卓公司引進,采用國際最先進的DCS、QCS自動化控制系統,循環利用水、電和汽,噸紙耗水量僅為6—7立方米,實現了節能環保、安全高效。”李建華介紹說。
加強節能減排,做好環保工作是紙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華泰投資20億元,用于環保事業,建成亞洲最大、設備最先進、技術含量最高的水處理廠,特別是上馬了四期廢水深度處理項目后,外排COD降到50mg/L以下,完全達到魚類存活標準,代表了世界先進的廢水處理水平。
與此同時,華泰加大落后產能的淘汰力度。李建華說:“近年來,華泰先后淘汰了價值20多億元的十多條落后紙、漿生產線和9臺熱電機組,替代的是國際頂尖的造紙設備、現代化的木漿廠和60萬千瓦熱電聯產項目,全部集中供熱供電,實現減排增效1億多元。華泰還積極探索廢物的資源化利用,僅水處理產生的沼氣回收和廢渣焚燒爐項目每年就可節約標準煤6萬噸。”
李建華表示,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創新是紙業升級的動力源。李建華帶領的華泰集團把創新創造擺在各項工作的首位,依托國家級技術中心等4大科研平臺,進行了大量的科研攻關,先后榮獲造紙行業全部的4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開發了8項國家級重點新產品,承擔了20多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完成了80多項專利申報。公司還積極進行項目技改和“四新”技術的推廣應用。2011年,華泰集團下屬子公司共開展技改項目19個,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近800萬元;集團科研中心全年進行新產品、新材料實驗70多項,其中化工環保公司推廣使用新材料替代工業商品濃硫酸和硫酸亞鐵后,年可降低成本2000多萬元。
寫好“外延”文章
李建華認為,紙業轉型升級需要與上下游產業在符合時代潮流的低碳生態上下功夫。
近年來,華泰立足造紙主業拉長生態產業鏈,向上游發展壯大林業、化工、熱電,向下游印刷包裝、物流、商貿等產業延伸,形成上下游銜接配套的產業集群,其中化工產業已經實現了比較大的突破,成為全國最大的鹽化工基地,“林漿紙一體化”建設也取得初步成效。
華泰還積極參與文化產業建設,早在2001年就與山東大眾報業集團合作,合資成立印務中心,開“紙報合作”先河;“十一五”期間,又投資十多億元為地方建設文體中心、國際會展中心等文化公益項目,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外,在現有基礎上,華泰計劃投資1.5億元,上馬高檔印刷包裝生產線,建設現代化大型印刷基地。
“十二五”期間,華泰將再投資100多億元,改造提升造紙主業,拉長化工產業鏈條,大力發展新能源,加快大物流項目的建設,全面實施生態林基地建設和化工原材料鹽礦的開發。
一是在東營開發區和東營港投資50多億元,建設30萬噸/年雙氧水、20萬噸/年乙二酸、20萬噸/年苯胺、10萬噸/年環氧丙烷等12個項目,在東營港再建成第二個百萬噸化工基地。
二是大力發展新能源項目,投資12億元與美國開利公司合資建設一期新型鋰電池項目;圍繞國家批復的太陽能項目,打造光伏產業鏈,建設黃河三角洲新能源基地;上馬廢物再生能源項目,發展循環經濟。
三是與國家物資回收公司聯合建設廢銅、廢鋁再生利用、深加工項目。
四是利用華泰投資建設的鐵路和海關、商檢在華泰設立的“一站式通關”優勢,建設國際物流園區項目。
五是抓住東營市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典范城市的機遇,大力發展速生楊基地,建設國家批復的30萬噸/年木漿項目,帶動生態建設和新農村建設。
李建華強調,紙業轉型升級需要政策支持。為此,他在今年的兩會上提交了《加大項目審批核準制力度》的議案。
據了解,根據國務院頒布的《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核準制涵蓋企業投資項目的范圍不到20%,再加上部分地方政府只注重短期經濟總量的數量膨脹,沒有考慮到地區的環境容量、資源供給、產品技術及市場的前景,導致現在不僅多晶硅、風電設備等新興產業領域出現一哄而起的產能過剩現象,一些傳統產業也出現了“越淘汰越過剩”的怪現象。
李建華建議國家加大項目核準制的力度,把審核范圍擴大到整個國民經濟各產業,對諸如鋼鐵、水泥、造紙、多晶硅等產能過剩行業,提升市場準入方面標準,從環境監管、項目用地、金融政策等進行嚴格把關。
此外,李建華還呼吁國家繼續實施廢紙回收優惠措施。
李建華認為,廢紙的大量使用,徹底改善了紙業原料結構,大幅度降低了污染物排放,成為國民經濟中具有循環經濟特征的重要基礎原材料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他建議國家對2010年底停止執行的再生資源增值稅退稅政策繼續實施下去。
聽了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后,李建華信心倍增:“通過轉型升級,中國完全可以跨入世界造紙強國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