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業清潔生產規劃 加速落后產能淘汰
發布: 2012-3-08 | 來源: 國泰君安
周末國家公布了《工業清潔生產推行“十二五”規劃》,根據規劃,今后將在造紙等行業實施化學需氧量削減工程。《規劃》是由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共同制定的。指出清潔生產是從源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或避免污染物產生的有效措施,是促進產業升級、推動工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
在《規劃》中設計造紙的,主要是化學需氧量的削減。所謂化學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條件下,采用一定的強氧化劑處理水樣時,所消耗的氧化劑量。它是表示水中還原性物質多少的一個指標。水中的還原性物質有各種有機物、亞硝酸鹽、硫化物、亞鐵鹽等。但主要的是有機物。因此,化學需氧量(COD)又往往作為衡量水中有機物質含量多少的指標。化學需氧量越大,說明水體受有機物的污染越嚴重。
《規劃》要求在造紙行業將推廣紙漿無元素氯漂白技術(包括中濃氧脫木素技術、中濃過氧化氫漂白技術、中濃二氧化氯漂白技術),到2015年實現技術普及率40%。該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將有助于淘汰落后產能,對現有大型企業有利。
實際上目前我國大多數規模較大的企業或規模較大的項目,其基本上已經在使用無元素氯漂白技術,到2015年實現技術普及率40%的要求并不高。另外,我國造紙行業“十二五”規劃計劃淘汰1000萬噸的產能,相當于2011年實際產量的10%。這應該說是節能減排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行業規劃往往強調規模門檻,而本次清潔生產規劃強調污水處理的技術標準。
該技術的推廣,實際上對現有較大規模的企業沒有直接的影響或沖擊。
主要是通過淘汰小型企業或落后產能體現的,難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較長時間利好晨鳴、太陽、博匯、華泰、岳陽等國內主流造紙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