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覆蓋率63.1%為全國第一的福建省去年底密集出臺《關于暫停天然林采伐的緊急通知》、《關于加快造林綠化推進森林福建建設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明確從2011年起連續三年,嚴控低產林改造,暫停對天然闊葉林采伐,暫停對天然針葉林皆伐,坡度大于25度的一般人工用材林提倡實行擇伐。這一系列政策被稱為福建史上最嚴厲限伐措施,市場上普遍認為福建木材采伐供應量將大為減少。
通知發布后,福建林業上市公司永安林業和中福實業(000592,股吧)相繼發布公告稱生產經營將不同程度受到影響。如今該政策執行已過半年,證券時報記者走訪發現,各林紙企業在林業經營利潤減少的同時,面對森林保護愈發嚴格的大趨勢,開始加緊著手調整產業布局。
森林采伐指標基本持平
“事實上今年全省年森林采伐指標并沒有減少。”福建省林業廳林政處負責人說,“在暫停對天然闊葉林采伐、天然針葉林皆伐后,我們相應適當增加了人工林的采伐指標。國務院下達福建省"十二五"期間年森林采伐限額是2550萬立方米,省政府分解下達到各地、各單位的"十二五"期間年森林采伐限額也是2550萬立方米,這與"十一五"期間全省年森林采伐限額2578萬立方米基本持平。”
該負責人表示,福建省一直以來十分注意保護天然林資源。實際上,2009年12月省政府在《關于持續深化林改建設海西現代林業的意見》中就已經提到嚴格控制天然闊葉林皆伐。暫停對天然闊葉林采伐,對天然針葉林皆伐,只是在原來嚴格保護天然林資源的基礎上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而已。
據了解,今年福建省林業部門還將對集體林采伐限額實行改革,從森林采伐限額由蓄積、材積雙項控制改為只按蓄積量單項控制,調整后采伐指標的可使用性更強,以往實行雙項控制可能出現蓄積量還沒有用完但材積卻已用完的情況,今后不會再出現。
福建省林業廳的統計數據顯示,在目前木材價格與去年底相比有所下降的情況下,今年以來全省林業企業的經濟效益反而有了較大提高。截至今年4月,全省規模以上林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94.3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0%;累計實現利潤22.4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1%;實現稅金總額11.5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0%。此外,省林業廳今年下達到各地、各單位的全年木材生產計劃采伐量是1640萬立方米,與2010年的1649萬立方米也基本持平。
林紙企業影響不一
福建省林業廳林政處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限伐政策對全省每年木材產量不會有影響,對以木材為原料的相關林業企業也不會產生大的影響,但對那些擁有原料林基地且天然林占比很大的企業來說,情況不容樂觀。他的觀點得到福建造紙行業上市公司青山紙業(600103,股吧)的證實。青山紙業以紙袋紙和板紙生產為主,公司全年大約需要原料木片約90萬立方米。
青山紙業董事長劉天金介紹,公司原料絕大部分市場化采購,自供比例不到5%。省內采購比重15%~20%,省外80%~85%,政策對采購基本沒有影響。他對記者表示,政策影響主要體現在公司副業林業經營方面:限伐令導致采伐成本升高,采伐量減少,預計林業經營對母公司貢獻利潤將減少200萬元~300萬元。
同樣面對該政策,以造林營林及林產品加工銷售為主的中福實業則通過練好內功及提前應對,盡量將影響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這好比種了一百棵的蘋果樹,只讓你采80棵樹的蘋果,你說對經營有沒有影響?”中福實業董事長劉平山用一個比喻來反問記者。
劉平山介紹,公司目前業務分為林業和木業兩大塊,政策影響最主要體現在公司的林業經營方面。限伐政策中停止天然闊業林的采伐和針葉林的皆伐導致出材量的減少,皆伐改擇伐帶來采伐成本的升高,將直接導致營林公司利潤減少。而公司下屬建甌福人木業所在地原料價格上升帶來的經營壓力,則是木業經營方面必須面對的問題。
至于限伐政策究竟對中福實業今年業績造成多大的影響,劉平山認為,由于公司預見到采伐天然林營林模式需要轉變,已提前采取應對措施,因此限伐政策對公司生產經營的影響并沒有市場想象的那么大。
他表示,早在2009年公司就著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逐步加大木業的比重,同時有意識地將人造板新增產能布局在漳州、龍巖地區。目前新增的兩家人造板廠均已正式投產。漳州、龍巖地區森林資源以人工林為主,原料資源豐富,價格優勢明顯,預計兩家工廠今年就能產生一定效益。
福建上市林業企業中,受政策影響最大的或許當數業務與中福實業相近的永安林業。7月15日,永安林業半年報預虧,造成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系限伐政策影響木材產量減少,人造板木質原料收購價增加。
永安林業所屬林地地處閩江上游閩北地區,主要以天然闊葉林和針葉林為主,是此次政策重點限伐林區。造林營林和林產品加工是永安林業最主要的兩大業務。公司目前擁有林地約180萬畝,其中天然林占一半。在公司每年采伐的5萬畝林地中有1萬畝是天然林,木材銷售收入是公司最主要的利潤來源。限伐政策出臺后,對公司2011年至2013年木材生產及人造板原料收購等方面產生重大影響,預計將造成公司采伐面積及出材量下降約50%,并影響公司枝椏材的正常收購。不過公司也表示,將積極通過提高人工林采伐面積,擴大原材料收購范圍,解決木材產量減少和人造板原料問題。
轉變營林方式
面對全球范圍內環境保護的呼聲越來越高,國家對森林保護的措施也愈加嚴格,加上采伐政策的重大轉變,將來如何應對是每家林業企業繞不開的話題。在采訪過程中,受訪企業的領導對政府出臺的政策表示理解,上市公司應帶頭踐行社會責任成為他們的共識。在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基礎上他們勾畫了各自的發展藍圖。
劉平山對記者表示,保護好天然林資源是大勢所趨,公司幾年前也已意識到原有經營模式難以持續,并著手調整產業布局。
“辦法總比問題多,面對新的趨勢企業還是必須練好內功。”他表示,人工造林方面,公司今后考慮采用成本更高的塊狀針葉、闊葉混交林的種植模式,對林地進行更科學利用,以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種苗培育方面,公司已加大優質種苗的培育,用于自供和對外銷售。優質種苗成材年限比老樹種縮短一半,因此公司采用優質苗,在保證產量的同時能騰出更多的林地,種植高價值經營性樹種,增加效益。綠化苗培育方面,一般情況下綠化苗種植2到3年可以出售,能在較短時間里帶來經濟效益。此外,對受政策限制的低產林改造,中福實業目前已組建林業調查隊進駐林區展開調查,篩選樹型好的珍貴樹種,為未來發展綠化樹移植工程作可研分析。劉天金也表示,青山紙業計劃與美國著名林企合作加快優良種苗的培育。
成份豐富、結構和類型復雜、功能健全的天然林是維護生態平衡最重要的部分,面對日益嚴格的森林保護措施,如何轉變經營模式已成為相關企業未來發展的關鍵。通常來說,林業經營企業的轉型需要5到8年時間,期間也是行業大洗牌的過程,因此抓住時機應對得當的企業,將成為未來市場的佼佼者。
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