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紙價上漲。有關紙業的新聞報道中,十之八九與“漲”字相關。無論起因如何,紙價一路飆升已成事實。目前普通的膠版紙、書寫紙、銅版紙等每噸價格在6000元-7500元不等。2009年至今,紙張價格上漲近30%。
目前,紙價又有新動向,歐洲一些造紙商宣布將從6月1日起提高所有特種紙的價格,具體漲幅為7%。也有一些歐洲造紙商宣布從7月1日起,提高折疊紙箱板的價格,具體漲幅在7%-9%之間。
持續走高的紙價,不僅帶來印刷業等成本的上升,也帶來了各種“余震”:越南教育培訓部近日表示,2011年-2012年度從小學到高中使用的教科書價格將上調,與2008年度相比,上調幅度平均達16.9%;國際紙漿漲價,造紙股也空前活躍;飛升的紙價,也讓中國商人開始緊盯紙業市場,國內文化紙品價格隨之攀升,宣紙成為新的收藏品,安徽涇縣宣紙的價格短短3年時間就翻了至少三番;紙價飛漲時期,電子書產業發展成為新的焦點。
可以預見,紙價上漲所帶來的震蕩還將持續。
二是落后產能淘汰。近日,工信部下達了2011年淘汰落后產能的任務目標,其中造紙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為744.5萬噸,淘汰數量大致占現有產能的7%-8%,超出市場預期。分地區看,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等省淘汰落后產能任務較重。主要淘汰落后產能依然集中于原材料為草漿的低檔文化紙,規模較小的低端包裝紙和低檔生活紙。
在工信部下達目標之后,有16個省(市)在較短時間內陸續公布了各自在2011年造紙行業落后產能淘汰的數量及具體企業,淘汰數量已達684萬噸。業內估計,產能淘汰對造紙行業的實質性影響可能會在三季度中后期逐步顯現。
三是中歐貿易對決“雙反”。5月14日,歐盟對中國銅版紙“雙反案”作出終裁,對從中國進口的銅版紙同時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這不僅開創了歐盟對華反補貼的先例,也是歐盟歷史上第一起對華“雙反案”。5月16日,中國商務部對法國、荷蘭、德國等國的馬鈴薯淀粉廠對出口到中國的產品存在補貼行為,決定對從歐盟進口的馬鈴薯淀粉展開反補貼調查。由此,中歐貿易對決拉開帷幕。
“歐盟的司法裁決體制是判例法,一旦潘多拉的盒子打開,那么以后它們對華的貿易裁決都可能以此為鑒。”對于歐盟此次“雙反”影響的嚴重性,中國造紙行業協會秘書長趙偉深表憂慮。
從合作雙贏到現在都很受傷的“貿易戰”,如何回歸共贏局面,中歐都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