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造紙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實現三級跳
2010年5月,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通知》,明確提出今年淘汰造紙業落后產能53萬噸。7月在全國工業系統淘汰落后產能工作會議上,工信部部長李毅中明確指出:2010年造紙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任務為432萬噸,比國務院此前的要求大幅增加了379萬噸,造紙業淘汰落后產能要求較5月目標提高7倍余。近期,工信部公布各行業落后產能企業的淘汰名單中造紙行業為279家企業,共465萬噸產能,較7月公布的432萬噸的淘汰目標又增加了33萬噸,增幅為8.7%。并且,工信部要求必須在今年9月底前關閉。以目前工信部及造紙協會在落后產能淘汰方面的態度來看,后期造紙行業落后產能的淘汰將繼續保持較大力度。
觀察:造紙業的發展機遇與環保挑戰
一面是快馬加鞭地淘汰落后產能,一面是馬不停蹄地新建產能擴產。業內人士分析指出,465萬噸的淘汰量與目前我國造紙行業1億噸左右的產能相比,占比僅為4.5%左右,對行業整體供需狀況影響有限,但落后產能的淘汰也騰出了市場空間,將加速行業集中度的提升,進而擴大龍頭公司的市場份額。
造紙業這個傳統的“污染大戶”在生存與發展中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造紙業,自造紙術發明之后,千百年來造紙的原理幾乎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而紙張的出現,對于傳承思想、傳遞文化與信息卻有著其不可估量的價值和作用,以前是,現在是,將來也仍然會是。然而,造紙業中的大部分企業,近些年來所造成的污染、危害也是有目共睹的。在政府決定關停落后產能企業、嚴控相關指標的這些積極舉措實施的同時,我們不禁想問:在低碳減排、節能環保方面,造紙企業是否還有其他可為之處、可改善之處,抓住這樣的發展機遇,讓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得以傳承和發揚?
日前,筆者特地走訪了全球造紙業巨頭芬歐匯川,希望能將筆者在走訪中發現的有關造紙環保方面的有益思想、經營理念、成功做法以及經驗與中國眾多造紙企業做交流分享,并結合走訪的部分專家的建議,為中國造紙業良性發展盡綿薄之力。
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造紙業良性發展的根基
從源頭上看,林木是造紙業的重要原材料,如何合理和有效地利用森林資源,是造紙業實現節能環保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僅為20%,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人均占有森林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因此,造紙業對木材的合理開發利用尤為重要。
以芬歐匯川集團為例,紙張是芬歐匯川三大事業部之一,秉承其可持續的森林管理理念,可再生自然資源被用于制造各種紙張和木制產品。
該公司對接受的所有木材都進行了嚴格的監控,確保所有的木材都來自可持續管理的林地,并經由合法且科學的方式進行采伐。該公司所有在全球運營的紙廠都通過了兩大國際森林認證體系FSC(森林管理委員會)和PEFC(森林認證認可計劃),或者二者之一的認證。其在中國江蘇省常熟沿江經濟開發區建立的占地近200公頃的亞洲生產基地——芬歐匯川(常熟)紙業有限公司,文化用紙生產廠,也已通過了FSC和PEFC的產銷監管鏈認證(CoC)。
芬歐匯川亞太區環境市場經理馬源源介紹說:森林有它自然的生命周期,如果不加人工管理,森林的生命周期從四五十年到百余年都有,樹木長大,然后自己老死,也可能因一些病蟲害縮短了生命周期。木材是可再生資源,采伐樹木其實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森林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非常好的資源,適度采伐與補種相結合,對林木進行良好的管理,保護森林資源內物種的多樣性,這一資源就可以很好的為人類所用,使得現在有樹用,將來也有樹用,這一資源生生不息,這就是森林的可持續管理。而科學的管理過程,讓生產原料得以有利保障,這樣不僅能有來自良好管理森林的紙張,也能有其他的木產品。
可見,只要造紙業加強對林木來源的有效管理,嚴格并科學地按照森林的生長規律加以管理,森林資源完全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護和利用。
以紙造紙,也是節約能源的一條重要途徑。我國早在宋代,就開始了再生紙的生產和使用。目前再生紙已被各國廣泛使用。數據顯示,在歐洲生產的紙張中,50%是利用再生纖維生產的。芬歐匯川是全球最大的使用回收廢紙生產印刷用紙的企業。2008年,該公司30%的造紙原料都來自于回收廢紙,在歐洲的工廠,每年消耗300萬噸回收廢紙用于新聞紙和雜志紙的生產。據測算,使用回收纖維造紙的耗電量大概是使用原生纖維的三分之一,并可以節約大量的水。目前我國廢紙回收利用的潛力仍然十分巨大。據統計,僅以我國年產新聞紙300萬噸為例,如果把報紙全部回收,就可造出240萬噸好紙,相當于少砍5100萬棵大樹,節省了90萬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場空間,少用純堿72萬噸,降低造紙的污染排放75%,節約造紙能源消耗40%—50%。
業內專家指出,廢紙回收是節能減排的重要途徑,再生纖維的利用也是減排的一種手段,但是值得注意并需要明確的是,根據目前的技術條件,用于造紙的木材纖維大約可以被循環利用6次,而在每次回收再生產的過程中,必須要不斷補充添加新的木纖維進行生產,否則世界上所有的再生纖維將在幾個月內全部用完。再生資源的利用也同樣需要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加以管理。
圖:用于造紙的木材纖維大約可以循環使用6次
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來運營讓林木資源可以更好的為人們生活提供資源保障。
環境管理體系是造紙業良性發展的保障
造紙業之所以成為淘汰落后產能、節能減排工作的重中之重,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其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污水和固體廢物,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破壞。在長江、太湖等水體的污染中,都可以看到不少小造紙企業的身影。目前我國造紙業中,草漿造紙還占有較高的份額,而草漿造紙較木漿造紙所產生的污染更為嚴重。
今年6月1日《人民日報》刊登了一則調查報道《利益讓“小造紙”死灰復燃》,調查顯示:在安徽的小型造紙廠里面,70%以上的企業污染治理設施簡陋,僅有一些簡單的物化和生化處理裝置,即使這些裝置正常運轉,企業也無法達標排放。
污水處理設施落后,并且大部分難以正常運轉,大量設施只在相關部門和領導檢查時才臨時運轉一下,這似乎成了我國小造紙企業的潛規則。在利益的驅使下,單純依靠企業自覺完善廢水、廢物的處理是很困難的。因此,政府還需加大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強化環境執法監察力度,推動造紙業減排。
芬歐匯川常熟紙廠在廠區,廢水經過生物污水處理廠的處理之后得到了循環再利用。而廢氣經過凈化處理后,根本就看不到想象中的濃煙,廢氣排放遠低于國家和當地標準,固體廢物也全部得到回收利用。據芬歐匯川常熟紙廠負責人介紹,公司僅對環保設施這一項的投入已經達到3500萬美元。
芬歐匯川常熟紙廠水處理及廢棄物處理方面的工作印象深刻:
水是造紙必須消耗的能源之一,噸紙耗水量一直是評定其環保與否的重要標準,2009年7月以前,中國關于紙漿的生產水耗標準為噸紙耗水量60噸,2009年7月開始,標準噸紙耗水量降至20噸。然而據業內人士透露,半數以上的中國造紙企業未達到這個標準。據悉,目前歐洲噸紙耗水量標準為10噸,而在芬歐匯川常熟紙廠的走訪中發現,其噸紙耗水量甚至已經達到5噸的新指標,遠遠超越了國際及國家標準。
除了生產噸紙耗水標準的不斷提升外,芬歐匯川在廢水處理方面采用了有效的現代化生物處理技術,使廢水得以凈化。常熟紙廠更與當地環保局監控中心聯網,使環保局能及時掌握工廠的真實排放數據。
造紙的廢棄物主要是煤灰煤渣、廢水污泥、廢棄的包裝材料、廢棄金屬等。煤灰煤渣全部被水泥廠和混凝土攪拌站用作制造水泥和混凝土的原料,不但得到環保的處理,還能夠變廢為寶,發揮更多的作用。廢水污泥經提取和烘干后全部輸送回工廠鍋爐進行焚燒發電。對污泥進行焚燒發電是目前最環保的污泥處理方式。
廢棄物運輸的過程也都是有嚴格的標準和要求的,以確保運輸途中不造成沿途粉塵的污染。而對煤灰煤渣的最終用戶的選擇方面,芬歐匯川也有同樣嚴格的篩選和審查標準,每年均會進行評審、篩選工作,以確保鏈條中的所有參與者都可以環保的處理造紙產生的廢棄物。
業內專家說:造紙業,自造紙術發明以后,千百年來造紙的原理幾乎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造紙這個古老而又現代的工業日益受到環境及可持續發展的挑戰,如何真正地為環境和社會著想,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從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出發,而不僅僅是考慮眼前的經濟利益,并不是每一個企業都可以也都愿意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