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航空運輸業一樣,國內的造紙行業對匯率的波動也較為敏感。從成本角度考慮,匯改將會降低造紙行業的相對進口成本從而提升其收益。
有數據顯示,我國造紙行業原材料長期依賴進口,進口木漿、廢紙占耗用原材料的近40%,同時我國也是一個紙產品進口大國,進口機制紙及紙板占國內消費量的15%左右。宏源證券報告稱,當前我國國內以制造紙漿為主的林業企業僅20余家,在總量和品種結構上遠不能滿足需要,只能靠進口來彌補這個缺口,國內制紙的原材料紙漿和廢紙等近半依賴進口。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無疑將給造紙行業帶來實質利好。
首先,國內造紙原料中的木漿和廢紙進口比例較大,匯改后購買力增強,有利于降低進口原材料成本。如果僅考慮匯改對原材料成本的影響,人民幣升值2%可使成本減少0.51%,毛利率提高3.01%,利潤總額增加達8.79%。單就紙漿進口來看,數據顯示,2010年1—5月份我國累計進口紙漿數量474萬噸,總金額超過25億美元。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進口金額無疑將減少。
其次,國內大部分大型紙機依靠進口,人民幣購買力增強降低引進設備成本。造紙行業中固定資產投資中約有60%以上是設備投資,而且多數都是進口紙機設備,匯改將造成進口設備價格相應下降,降低了造紙類公司進口設備的采購成本,折合成企業效益相對可觀。
最后,當前國際紙漿和廢紙的價格也在不斷上漲,部分國際紙漿的價格較年初每噸上漲近200美元,匯改將有效降低原材料的采購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造紙行業的反彈還有行業本身的原因。根據5月份工信部對18個行業今年淘汰落后產能的要求,造紙行業今年將淘汰產能432萬噸。工信部淘汰落后產能對行業龍頭上市公司有利。另外,按照出版署的要求,未來小開本的印刷將逐漸被淘汰,一些擁有大開本印刷能力的上市公司的優勢將趨于明顯。
造紙業將在人民幣匯改中受益似乎是無可厚非的。造紙行業是我國第三大用匯行業,而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紙漿進口國。人民幣升值將從進口原材料成本下降和產品出口遭受匯率損失兩個方面對造紙行業產生影響。綜合人民升值對出口和內銷的影響,德邦證券測算顯示:若人民幣升值1%,行業凈利潤增幅3.25%,若升值3%,行業凈利潤增幅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