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大批外來紙業企業的進駐,造紙產業一舉成為新會乃至江門一個舉足輕重的產業集群,新會造紙產業可謂“一紙風行”。去年,在全球經濟疲軟的環境下,新會造紙產業仍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紙及紙制品業產值達65.87億元,比2008年增長19.31%。今年第一季度,銀洲湖紙業基地再次奏響一曲氣勢恢弘的交響曲,在原有企業加快發展的同時,一批重點項目正在進入籌建或運作階段。
新會造紙產業的復蘇過程很像馬勒的《D大調第一交響曲》。第一樂章的開頭很神秘,喻示著新會造紙產業就算在最寧靜的時刻,也能在瞬間爆發出雄壯力量。第二樂章序曲歡快而有力,暗示著喧鬧場面的到來,生動地詮釋了新會造紙產業循環經濟帶來的活力和生產力。第三樂章是一段充滿感傷的曲子,音樂最后從不協調走向協調,對應銀洲湖紙業基地歷經了田園式的安靜,最終唱起了響亮而快樂的凱旋之歌。第四樂章交響曲進入興高采烈的尾聲,這預示著銀洲湖紙業基地的發展,也是一曲勝利樂章。
推進產業招商
樂曲賞析:這部交響曲的開頭很神秘。弦樂器以其寬廣音域奏出的音符創造出一種怪異的寧靜感,隨之而來單簧管的柔和聲打破了這種寧靜,接著更多樂器加入,音量持續上升,最后整個樂隊都參與了進來。這正是新會造紙產業的真實寫照,就算在最寧靜的時刻,也能在瞬間爆發出雄壯力量。
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經濟逐步復蘇,新會造紙產業繼續保持逆風飛揚的姿勢,當地積極貫徹江門市的《銀洲湖紙業基地加快打造千億造紙產業實施方案》,并根據即將出臺的《廣東銀洲湖紙業基地打造千億造紙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和《銀洲湖紙業基地造紙產業招商計劃》,加大力度推進銀洲湖紙業基地的招商,發展循環經濟特色產業。
銀洲湖紙業基地于2004年經省政府批準設立,規劃建設24平方公里,規模年產1040萬噸紙及紙板,配套制漿579萬噸,匯集了維達紙業、中順紙業、華泰紙業等國內外知名造紙企業,是廣東省的三大紙業基地之一,是行業內惟一的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共分七個區,近期重點開發A區和B區。
今年第一季度,銀洲湖紙業基地重點做好基地A、B區的配套建設,推進牛灣取水管線、集中供水廠、A區集中污水處理廠、AB兩區能源通道、橋美大橋、電廠的碼頭配套項目等工程的建設,以上項目均已進入籌建階段,并將在年內全部開工建設。
目前,華泰項目已進入土建施工階段,造紙車間的樓板施工已完成,成品庫土建施工完成90%以上,脫墨車間地基梁施工已完成,預計今年底可投產;阿博特項目正在填土,設備正在檢修,預計下半年開始土建施工;中順紙業三期正在基建,預計首臺設備8月投產;亞太紙業項目廠區土方正在回填和進行地基處理,項目施工用水管道及高壓用電線路已完成鋪設,雙水發電廠兩臺60萬機組正在進行場地軟基處理。
加強循環利用
樂曲賞析:伴弦樂器開始表現慶典場面,管樂器也很快加入進來。接著圓號開始了一段快速獨奏,給人以不可遏制的興奮感;隨后大提琴開始演奏,一切都安靜了下來。旋律重現,由小號和圓號帶頭釋放出激情和歡樂。這段曲子,很好地解說了新會造紙產業的現狀,熱鬧、活力、發展都是令人興奮的元素,而潔凈的廠房、現代化的生產設備、智能化的工作環境詮釋了循環經濟給銀洲湖紙業基地帶來的活力和生產力。
雙水電廠現有機組的凝汽器冷卻用水是采用開式系統,從潭江取水、過濾后用于機組冷卻,然后排放,而銀洲湖紙業基地內的造紙企業同樣需要取江水作為工業用水。根據這一特點,銀洲湖紙業基地內通過統一規劃,將雙水電廠排放的機組冷卻水集中供應給各造紙企業作為工業用水,免去了造紙企業分別建設取水泵房及過濾設施的投資和運行維護費用。
造紙企業在分配使用這些工業用水的過程中同樣遵循梯級利用的原則:工業水首先供給高檔紙品(生活紙、白板紙等)生產線,由于其排放的水污染少,經過輕度處理后用于中、低檔紙生產線循環再利用,造紙各企業達到清潔生產各項指標,排放污水到集中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
污水處理達標后大部分供紙廠循環利用,部分用于基地清潔、綠化用水、家庭潔具用水,其余的統一達標排放。這種利用模式減少了總取水量和總排污量,大大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據預算這種水的利用模式使紙業基地每年的總取水量和總排污水量減少1900萬立方米,減少COD排放1900噸。
銀洲湖紙業基地企業在使用廢紙的過程中,脫墨這一環節會產生大量脫墨污泥,它們不能隨意被拋棄,目前的處理方式有填埋和焚燒,但是填埋占用自然空間,而焚燒可能釋放二惡英。這些脫墨污泥具有一定的熱值,可用于干法水泥生產線與煤炭混燒,替代部分煤炭,同時,水泥生產工藝中有一個急冷環節可避免二惡英的生成。目前,銀洲湖紙業基地年產脫墨污泥33萬噸,將這些脫墨污泥添加到水泥生產線摻燒,能替代煤炭達到節能效果,預算的節能量為20萬噸標煤/年。
另外,雙水電廠產生的灰渣可送到水泥廠作為建材原料,造紙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可用于生產有機肥等,這些也體現了銀洲湖紙業基地的固廢綜合利用。
加快資源整合
樂曲賞析:嬉戲聲被田園式的安靜所取代,這是一段充滿感傷的曲子。柔和的旋律和甜蜜的氣氛持續了一段時間,然后圓號獨奏又回到舞曲的演奏,不同的是比以前更嘈雜了。等圓號和小號開始演奏旋律,舞曲加快了速度,隨著音樂逐漸從不協調走向協調,定音鼓和豎琴一起開始了聲音逐漸減弱的演奏。這也是銀洲湖紙業基地發展的現狀,從萌芽到今天的蓬勃發展,歷經了田園式的安靜,最終唱起了響亮而快樂的凱旋之歌。
目前,銀洲湖紙業基地內有4個項目列入省重點項目等,分別是銀洲湖紙業基地、基地循環經濟工程、雙水電廠“上大壓小”2×600MW熱電聯產機組項目、廣東華泰年產40萬噸高檔新聞紙項目,項目之間互有交集,產生了巨大的集聚效應。
銀洲湖紙業基地的生產原料除了生活用紙和高檔文化用紙采用原生漿外,其他紙品都采用廢紙制漿。銀洲湖紙業基地規劃將雙水電廠(現有規模為2×150MW,并擬新建2×660MW超臨界熱電聯產機組)作為公用工程島,進行集中能源供給,雙水電廠和生產不同紙品的數十家造紙廠整合在一起,通過“七個集中”的公共設施配置,即“集中供熱、集中供電、集中供冷、集中供水、集中治污、集中物流、集中廢棄物綜合利用”,實現跨行業橫向資源整合,提高資源利用率。
銀洲湖紙業基地最終規劃的造紙產能為1040萬噸紙品,原材料的運進、產品的運出,以及雙水電廠燃料的運輸都需要物流服務的支持。銀洲湖紙業基地臨江達海,具備很好的水路運輸條件,為了整合資源,區域內統一建設萬噸級、五萬噸級、十萬噸級的公用碼頭,建造適合銀洲湖水域的五萬噸級的輪船,建設專用的物流公路網。
江門仁科綠洲紙業有限公司是其中的新項目,項目總投資額60000萬元,累計完成投資額16020萬元,項目建設規模為二期年產2萬噸高檔生活用紙,總規模達6萬噸。目前項目首期2萬噸已完成驗收全面達產,二期2萬噸生產設備正在選型進行設備洽談,爭取今年內進行設備訂購。
紙業的發展,也促進了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避免了各廠自建碼頭出現的重復投資,建成后可降低造紙企業港口物流成本20—30%。
清潔生產
實現節能減排
樂曲賞析:中提琴奏出的短暫樂音預示安靜不會持續太久,沖突又將來臨,小號吹出的一系列呼喚令人振奮。湍流繼續涌動,直至由小號和圓號啟動的另一次大爆發。忽然短笛吹出的尖利哨音劃破了新的混沌。這次隨著圓號吹出一系列得勝的號角,定音鼓在勝利的進行曲中發出了推動的力量。定音鼓、小號、長號、大號奏出一系列歡快的響亮樂音,引導這部交響曲進入興高采烈的尾聲。這預示著銀洲湖紙業基地的發展,也是一曲令人興奮的勝利樂章。
到2012年,銀洲湖紙業基地的工業總產值預計達到465.47億元,GDP近百億元。在造紙總產能達到578.56萬噸的同時,通過發展循環經濟使基地的總節能量達到336.7萬噸標煤/年,減排SO2約2.04萬噸/年,減排NOX約1.502萬噸/年,減排COD約1900噸/年。
銀洲湖紙業基地從做好產業規劃出發,通過循環經濟產業鏈將發電和造紙兩大高耗能產業結合在一起,實現了資源的跨行業整合,利用產業集群效應,推廣先進的技術、設備,全面推行清潔生產,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率和減少污染物排放,大大提升了基地內發電企業和造紙企業在各自行業內的競爭力,將清潔生產、節能減排的范疇擴展到整個紙業基地,實現了綜合性、社會性的節能減排。
作為紙業發展的重要基地,雙水鎮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將致力抓好銀洲湖紙業基地的水、電、路、橋、汽等配套,計劃投資4億元,建設引水配套工程、A區工業污水處理廠、集中供水廠、AB區的能源通道、碼頭項目、橋美大橋和橋美大道。解決華泰項目投產后用水和廢水處理、阿博特項目使用蒸汽等的問題,為兩項目的投產提供前提條件。
今年3月,新會區區長吳振鵬表示,爭取到2012年紙及紙制品產值和石化產業產值均超100億元,把新會打造成省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和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區。
推進信息化改革
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在人類社會文明進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被國際公認為“永不衰竭”的工業。由于我國造紙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結構雷同、粗放經營,加上近年來國際市場上不斷飆升的原材料價格,導致我國造紙企業經濟效益普遍較差。面對嚴峻的現實挑戰,中國造紙企業如何化危為機、率先突圍實現轉型,關鍵在于推進信息化改革,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率,實現由傳統企業向現代信息企業的蛻變,繼而走上一條集約化經營的發展之路。
首先,實現造紙行業的信息化,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場機遇。我國的造紙行業要想在激烈市場競爭中把握機會,開拓業務,就必須有高度現代化的信息收集、反饋系統。通過建立完善的企業信息系統,可以有效管理市場需求,精確市場預測,進而把企業的內部生產、銷售、物流等各部門與外部的供應商、客戶有效連接起來,實現供應鏈體系的高效協同,幫助企業快速響應市場,不斷拓展利潤空間。
其次,實現造紙行業的信息化,可以幫助企業優化流程、強化管理。目前造紙業已經基本實現了基礎自動化和過程自動化,并且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相對獨立的系統,但是每個系統都有各自的處理邏輯、數據庫、數據模型和通信機制,他們形成了一個個信息孤島,缺乏信息資源的共享和生產過程的統一管理。通過信息化集成平臺可建立數字化透明工廠,理順企業人、財、物、產、供、銷等各個環節,實現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集成與控制。
再次,實現造紙企業的信息化,可以切實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開拓紙品國際市場。我國加入WTO后,造紙企業在迎來更多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信息化已成為造紙企業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的重要條件,企業能否實現信息化是其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能否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條件。
總之,“以信息化促進工業化”是中國造紙企業提高生產經營水平的必然選擇。推進信息化改革,實現企業生產活動與經營活動的有效集成;建立數字化透明工廠,成為優化運行、優化控制與優化管理的橋梁和紐帶,這些對于進一步提高中國造紙企業在世界上的競爭能力,將發揮出巨大的推動作用。